魯經貿函字[2006]100號
現代物流是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和物流裝備,整合傳統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物流環節,實現物流運作一體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先進組織方式, 也是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對于提高我省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投資環境,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和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編制工作的意見》通知要求,促進全省現代物流快速、健康、有序發展,特編制如下發展規劃。
一、全省現代物流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我省現代物流得到較快發展,作用逐步顯現。
---- 物流總量不斷增加。2005 年各種運輸方式共完成貨運14.58 億噸,居全國第一位,比上年增長13.02% ;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84 億噸,比上年增長25.7% ,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完成753 萬標箱,外貿吞吐量2.3 億噸,比上年分別增長29.5% 和29.2% 。。
---- 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到2005 年末,我省公路通車里程80132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163 公里,居全國第一位;鐵路營業里程3153 公里;沿海港口24 處,生產泊位325 個,其中萬噸級泊位114 個;建成機場7 個,運營航線229 條;物流園區(中心)和貨運場站建設進入了新時期,全省建成和在建的物流園區67 個,等級貨運站發展到494 個。
---- 第三方物流得到發展。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有3000 多家,山東交運集團、山東中郵物流公司、山東佳怡物流公司等15 家企業入選全國物流百強。丹麥馬士基、日本伊藤忠、韓國韓進、新加坡勝獅、以色列以星輪船等國外知名物流企業入駐我省。
---- 優化企業物流管理取得成效。全省已有392 家企業在不同層次、不同環節采用了現代物流管理方法,取得直接經濟效益11.52 億元。產供銷物流一體化管理、“ 物資超市管理” 、準時制生產、物流外包等經驗得到推廣應用。
---- 商貿物流配送快速發展。全省連鎖企業物流配送額達到864 億元,三聯家電集團、青島利群集團、青島維客集團、濰坊百貨集團、威海糖酒集團、淄博新星集團等建起現代化、智能化、機械化物流配送中心,促進了連鎖經營的發展。
---- 物流科技與裝備水平有較大提高。自動化立體倉庫、電子標簽分揀線、GPS 配送車輛監控、專用叉車、集裝箱車、物品托盤等先進物流裝備和技術得到應用。通過實施企業資源管理、制造資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統,改變了傳統物流管理模式。濟南蘭劍物流科技公司、三聯電子信息公司等物流科技企業積極開展物流咨詢、系統軟件和裝備業務,對物流科技進步起到了推動作用。
---- 物流教育與培訓取得成果。我省高校已設立“ 物流工程” 和“ 物流管理” 本科專業,開始培養物流碩士、博士研究生。山東大學第一批物流工程本科生已經畢業。物流職業培訓更加廣泛,從業資格認證工作開始起步。
當前現代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對現代物流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物流管理體制需進一步理順;物流企業存在小、散、弱、差的問題,服務方式和手段單一,技術裝備水平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工商企業自營物流業務比重過高,物流業務社會化率偏低;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物流設施的建設距現代物流發展需要還有距離,物流技術標準不統一,物流人才匱乏等制約著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我省發展現代物流具有十分有利的條件:
一是良好的區位優勢。山東省地處華東地區北部,南連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北連京津冀經濟區,通過渤海灣與東北三省相連,西面與河南、山西等能源基地相通。國際上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承接 日本、韓國制造業轉移的最佳區域,物流輻射面大,發展腹地廣闊。
二是較大的經濟總量為發展現代物流業提供了貨源支撐。我省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二位,占全國十分之一強。生產較快增長帶動能源、原材料供應量和產成品銷售量大幅度增加,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三是較為完善的綜合運輸體系為發展現代物流業提供了基礎設施保障。目前,我省已形成由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組成的四通八達、較為完善、總體配套的立體綜合運輸體系,能夠基本滿足物流發展的需要。
四是發達的通信網絡為發展現代物流業提供了信息技術支持。2005 年,我省建成長話電路1.3 萬個2M,固定長途電話交換機容量70.2 萬路端, 局用交換機容量3528.6 萬門, 移動交換機總容量2641.1 萬戶,固定電話用戶達到2770.4 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2315.7 萬戶,固定和移動電話普及率每百人55 部,已形成光纜和數字微波相結合的長途傳輸干線網,基本適應當前物流業發展需求。
我省要充分利用有利條件,針對存在的問題,加強對物流業的組織指導,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物流業發展,使其成為與制造業、商貿流通業、農業相適應的新興產業。
二、發展現代物流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總體目標
發展現代物流的指導思想:緊緊圍繞省委提出的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以制造業、商貿流通業、農業等行業需求為導向,整合資源,加快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物流節點等基礎設施建設;以現代物流理念為指導,對運輸、倉儲、貨代等傳統行業進行升級改造和結構調整,大力培育有競爭力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集團;以降低物流成本為核心,對企業內部物流流程進行再造,建立物流管理一體化、物流服務社會化的企業物流管理機制;以經濟輻射面和區位為依據,加快中心城市現代物流設施和經營網絡建設,提高中心城市經濟集聚度、輻射力和競爭力;以建設節約型社會為目標,積極推進和發展綠色物流,節省能源和包裝材料,減少環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努力構筑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規?;?、規范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把現代物流業培植成為我省服務業的重要支柱。
發展現代物流的指導原則 : 一是市場導向原則。按市場需求確定發展重點,推進資源重組,優化資源配置;二是企業主體原則。企業是物流業務經營主體、投資主體和利益主體。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的建設和經營要落實到企業,政府重在引導、推動、扶持。三是與經濟協調發展原則。物流業的發展要服從于、服務于國民經濟的發展,為建設制造業強省服務,為外貿貨物大進大出服務,為商貿流通服務。推進物流業發展,要把物流企業與企業物流相結合,物流與商流相結合。四是物流國際化原則。加快與國際的物流大公司、大集團的合資合作,引進獎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走國際化經營的路子,提高物流企業競爭力。五是信息化帶動原則。信息化是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的主要區別。要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和企業內部物流信息系統,并逐步相互連接,做到內部互聯、外部互通。六是標準化原則。大力推進物流標準化工作,提高物流業的基礎設施、技術裝備、管理流程、信息技術的標準化水平,實現物流業的健康發展。
現代物流發展的總體目標:經過5 年的發展,在全省基本建立起以魯東、魯中、魯南三大物流區域為主體,青島、煙臺、日照三大港口為龍頭,青島前灣港等10 大物流園區、淄博鴻運物流中心等20 個物流中心、三聯家電總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等15 個商貿配送中心為重點,山東中郵物流有限公司等20 戶物流企業為骨干,京滬鐵路、京九鐵路、膠濟鐵路、菏兗日鐵路、濟青高速、京福京滬高速山東段為主要通道的快捷準時、經濟合理、陸??障噙B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國際物流系統、快速物流系統、城市物流配送系統三大物流系統;省200 戶重點工業集團率先實施現代物流管理,降低“ 兩項資金” 占用,使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由21% 降低到18% 左右;物流業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有較大幅度的增加;第三方物流占全社會物流的比重達30% 以上。
三、重點物流區域規劃
根據我省各市經濟規模、物流發展水平、產業構成、區位特點和經濟關聯度等因素,全省重點發展三大物流區域,即魯東物流區域、魯中物流區域、魯南物流區域。
(一)魯東物流區域。魯東物流區域以青島、煙臺、威海為主體,重點發展外向型物流和輻射型物流,為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服務,為全省外貿進出口服務。
青島、煙臺、威海市是我省半島制造業基地、半島城市群的主要城市,擁有國際樞紐港口或區域港口,具有發展現代物流的條件和優勢。應大力發展國際物流,突出發展港航物流,加快青島前灣港原油、礦石、集裝箱深水泊位建設,增加大宗貨物和集裝箱運輸能力;搞好煙臺港西港區(八角)、龍口港建設,整合其它港口資源,發揮港口的整體作用;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盡快建設青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黃日鐵路,構筑海運、鐵路、公路綜合運輸網絡;加快德龍煙鐵路和煙大鐵路輪渡建設,打通山東半島經濟向東北地區、華東地區輻射的通道,帶動煙臺由運輸末端城市向運輸樞紐城市發展。加快青島前灣國際物流園區、青島膠州灣國際物流中心、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物流園區、威海港新區物流中心等規劃與建設,加快實施國家批準的青島“ 區港聯動” 試點項目,建設保稅物流園區。魯東物流區域城市是我省水果集中產地,應在棲霞、蓬萊、龍口、萊陽等地建立水果銷售信息網絡和物流網絡。推廣青島利群集團、威海家家悅超市公司的經驗,擴大生產資料和農副產品集散、配送、流通加工規模。大力開展物流招商引資活動,引進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引進資金、人才和管理,使青島、煙臺、威海成為提升我省物流水平的示范區域。
(二)魯中物流區域。魯中物流區域以濟南、淄博、濰坊、德州為樞紐,聊城、泰安、萊蕪、濱州、東營市為重點,著重發展城市配送物流及中轉物流。
濟南、淄博、濰坊、德州、泰安等市交通便利,輻射范圍廣,連接東西南北交通,也是我省主要的商貿流通城市。要發揮航空、公路、鐵路運輸較為發達和人流物流集中的優勢,合理規劃建設物流設施,培植壯大第三方物流企業,加強物流人才培養,做好東西部郵政物流交換業務,建設有利于農產品交易、加工、包裝、存儲、運輸的物流系統,盡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轉物流和航空物流為特色的綜合物流樞紐。濟南作為省會城市應逐步成為省內外貨物集結與交換的物流中心;淄博、濰坊市地處魯中,應努力發展成為連接膠東半島與我省中西部地區的物流中心城市;德州、聊城、萊蕪、濱州、東營市應搞好物流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增強規模實力,提高競爭能力和輻射能力,加快現代物流發展。
(三)魯南物流區域。魯南物流區域以臨沂、日照、濟寧、棗莊、菏澤等市為主體,重點發展商貿物流和港口物流,努力發展成為連接南北商貿流通的區域樞紐。